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统计资料 > 统计公报
2017年句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发布时间:2018-06-01       稿件来源:【字体大小: 】 浏览次数:

2017年,我市紧紧围绕“生态领先、特色发展”战略路径,突出“两聚一高” ,全面对标苏南、埋头苦干实干,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增强,经济结构趋于优化。改革创新展现新活力,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,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。

一、综合

全年总的来看,我市国民经济发展逐步趋稳,稳中向好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.2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7.4%增幅分别比全省、镇江高0.2个点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4.94亿元,增长1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248.1亿元,增长7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237.16亿元,增长9.0%。经济运行质量提高,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2.0个百分点,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.7%,同比提高0.5个百分点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,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.8:47.0:44.2调整为8.5:46.8:44.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(按常住人口计算)87836元,比上年增加5935。财政收入增速明显,总收入达125.97亿元,同比增长7.45%,其中,全年我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亿元,自然增长8.7%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,同口径增长18.3%,增幅列全省第1位,税占比达87.15%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.71亿元,同比增长9.3%,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城镇化率达58.46%,比上年提高了1.4个百分点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跃升至第55位,位列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51位、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44位。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。

二、农林牧渔业

农业生产稳步增长。农业生产稳步增长,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.34亿元,同比增长4.1%。增加值49.85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1.8%。其中,种植业31.39亿元,可比增长1.7%;林业3.12亿元,可比增长2.3%;畜牧业4.51亿元,可比增长0.01%;渔业5.74亿元,可比增长2.3%;农林牧渔服务业4.95亿元,可比增长3.4%

现代农业层级有效提升。全年新增设施农业1.46万亩,新认定高标准农田5.6万亩,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9.2%。深化农业“双区”同建,句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。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,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累计托管土地7.5万亩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,全年网络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5亿元,后白创成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。4个小镇入选省农业特色小镇,茅山丁家边村荣获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“丁庄葡萄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三、工业、建筑业

 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。全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7.59亿元,同比增长7.0%,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.7个百分点。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17.4亿元,同比增长20.62%。全市工业用电量17.0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7.2%,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.75个百分点。开发区、下蜀、边城、郭庄等重点板块产业集聚辐射效应不断放大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智能电网、绿色建材行业支撑明显,应税销售分别增长5.3%12.4%38%74.9%。建华建材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,绿色建材基地创成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,郭庄绿色新能源小镇入围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,东昇光伏获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“两化”深度融合创新试点企业,兆鋆新材料获评省科技小巨人企业。

建筑业产值出现回落。全年全市建筑企业总产值101.02亿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1.08亿元,同比降低1.1%。其中,建筑工程产值为100.03亿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0.97亿元,同比下降1.0%;建筑业增加值为26.85亿元,同比增长7.0%。全市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为216.78万㎡,比上年同期减少123.72万㎡,同比下降36.3%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狠抓项目建设,将项目拉动、产业支撑作为经济加速快进的重要引擎。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.71亿元,同比增长9.3%,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。其中,工业投资完成149.91亿元,同比增长17.1%,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,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7.64亿元,同比增长14.1%,增幅列镇江市第3位;三产投资完成236.19亿元,同比增长4.3%。其中,房地产投资完成104.75亿元,同比下降6.9%

项目建设增添实体动力。茅山景区与华侨城达成全面合作,蝙蝠飞机制造项目成功落户,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营,华电煤炭储运工程、抽水蓄能电站等7个省重大项目顺利推进,圣晖莱薄膜太阳能、中圣精密卷板、新加坡丰树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。启迪物联网、协通石墨烯多栅光伏组件、一建有利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。73个在手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60.2亿元,维力安机器人、和正防务、苏博特新材料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。

工业技改投资稳定增长。在土地要素制约的情况下,企业加快转型步伐,做大做强企业,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技改投入。全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7.61亿元,同比增长14.1%

五、服务业和国内贸易

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,对拉动经济增长,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。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0%,增幅列镇江第2位。其中,金融业增加值15.96亿元,同比增长29.2%;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6.22亿元,同比增长19.1%。

消费品市场稳中回升。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限上限下同步增长。我市重点打造“全域旅游”等城市“三张名片”,吸引大量游客,推动我市消费市场持续扩大。2017年,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6.7亿元,增长10.4%。城乡市场发展齐头并进,农村增速略快于城镇。各乡镇的草莓节、樱花节、葡萄节等旅游节日火爆,极大拉动我市城乡消费市场增长。2017年,我市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40.0亿元,增长11.9%,高于总体增幅1.5个百分点;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16.7亿元,增长9.8%。我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9.2亿元,增长10.2%,占全部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.8%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.5亿元,增长11.5%。而随着我市“过夜游”游客的增多,住宿业零售额增速较快,达16.8%

房地产销售依然呈降温趋势。在楼市政策的调整下,全市商品房销售市场降温明显。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16.35,同比下降53.1%;商品房销售额为227.67亿元,同比下降32.3%

六、开放型经济

综合改革释放体制活力。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,“3550”改革有效落地。新增企业3065家,增长33.9%,新增注册资本284.3亿元,增长55.2%,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“两证合一”,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至25项,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1.26亿元。宁武新材料主板上市行政许可已获中国证监会受理,两家企业分别在“新三板”和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。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,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,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投入使用,供销社专项改革列入全国试点。完成开发区—黄梅、郭庄—赤山湖、茅山—茅山湖、宝华—宝华山等管理体制改革,下蜀入选省新一轮强镇扩权名单。出台住房调控政策,实施人才安居工程,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对外开放克难奋进。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.13亿美元,同比增长41.6%。完成进出口总额5.4亿美元,同比下降9.3%

七、交通运输、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

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。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08公里。其中,高速公路52公里。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6567辆。其中,私人汽车拥有量50545辆(不含本地车辆在句容以外领取牌照的车辆),比上年净增10909辆,增长27.5%。宁句线轨道交通线路站位基本确定,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段完成初步设计,243省道钤塘转盘改造暨南门快速通道、西部干线南延段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快速推进,宝华山路正式开通。更新新能源公交40辆、镇村公交55辆、校车20辆,开通禄口机场至赤山湖免费巴士

邮电通信业稳步提升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.17亿元。其中,邮政业务总量2.65亿元,邮政业务收入1.88亿元,同比增长21.3%;电信业务收入4.67亿元。年末拥有邮政局()24处。拥有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.91万户,农村电话用户4.35万户。电信消费明显增加,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3.86万户,同比增长7.2%;互联网用户达到20.83万户, 同比增长14.4%

全域旅游品质有效提升。全年接待游客人次达1344.5万人次,其中,接待入境游客人次达1.6万人次;实现旅游收入183.6亿元,同比增长11.96%“全域旅游”服务中心进展迅速。恒大童世界开工建设,赤山湖创成国家湿地公园,茅山湖水利风景区通过省级验收,千华古村入选“江苏省十大新景区”和“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目的地”,岩藤农场创成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,伏热花海获评江苏主题创意农园。成功举办首届句容国际马拉松、第七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4项国际性体育赛事和“长三角旅游嘉年华”。央视七套《美丽乡村快乐行》走进句容,草莓节、樱花节、葡萄节等旅游节庆火爆。全年游客增长10.2%,旅游总收入增长15%

八、财政、金融业

 财政稳定增长、金融发展迅猛。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与国开行江苏分行签订开放性金融合作协议,句容投资集团实体化运作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2.32亿元,同比增长24.5%,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;各项贷款余额729.25亿元,同比增长29.2%,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。信贷结构优化,支持重点突出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模企业、重点项目及老百姓买房的资金需求。

九、科学技术和教育

  科技创新开辟新路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全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.36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.5%。成功举办“江苏硅谷·数字产城”高峰论坛、国际低碳(镇江)大会句容分会。“江苏硅谷”核心区、南京大学·句容国家级双创示范园、东软大学生双创园开工建设,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中心、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研究院签约落户。引进国家“千人计划”4人、省“双创计划”2人,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,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1个。东恒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边城创成国家火炬句容交通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,宝华众创空间创成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双创基地,郭庄创成省级句容新能源科技产业园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,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.2件。 

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学校总数94所,招生1.57万人,在校生5.87万人,毕业生1.41万人。全面完成教育现代化“双创”任务,16所新建、改建学校投入使用,实施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高考本一达线人数较去年翻一番。
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文体事业蓬勃发展。年末拥有文化馆(站)11个,博物馆2个,电影院6个,图书馆1个,体育场馆12个。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%。创成省首批书香城市建设先进市,“图、文、博”场馆免费开放。六创省级“双拥模范城”进展顺利。

卫生事业全面进步。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15个,卫生技术人员2940人,医院床位数1904张。新市人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主体完工,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。推广分级诊疗服务模式,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。实施敬老院提档升级改造工程,市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。扎实推进“263”专项行动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1.8个百分点。污水处理厂二期进展顺利,地表水三类以上水质达66.7%,主要水源地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%

十一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

城市发展内外兼修。农科所、长龙山路、葛仙湖公园、老影剧院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。中央商场正式运营,新市民广场即将投入使用,吾悦广场开工建设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句容河两岸截污管网竣工,句容河景观带二期加快推进,启动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,对城区易涝点进行改造,完成9000座下水井疏通。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改造A级以上旅游厕所22座,新增停车泊位3500个。数字化城管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,跻身省级优秀管理城市。

镇村建设现代美丽。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,改造危桥6座,创成省级“四好”农路示范县。赤山湖地区蓄滞洪能力提升一期、句容河节制闸工程全面完成。新建、维修、改造中低压线路1386公里,全市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0兆瓦。南部应急水厂主体完工,完成6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,实施东部干线24.8公里燃气管道工程。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创成省级美丽宜居村1个、省级最美乡村1个。后白西冯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,天王戴庄村创成全国文明村。

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1家,关闭化工企业7家。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取缔,启动限养区“三分离农牧结合”改造。边城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,推进宝华石榴园采石场等地质灾害治理。市镇村三级“河长制”实现全覆盖,秸秆禁烧全年“零火点”。

十二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人口总量保持增长。年末常住人口62.65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0.07万人;户籍总人口58.90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0.31万人;人口出生率8.05‰,人口死亡率7.29‰。

 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。坚持把增加居民收入、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富民强市的主攻目标,居民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的增长格局。全年我市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682.4元,同比增长9.3%,增幅列镇江市第1位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527元,同比增长8.7%,增幅列镇江第1位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015.2元,同比增长8.5%,增幅列镇江第4位。三项收入增速均快于GDP增长速度。

逐步完善基本民生 全年民生支出46.6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.5%。推进“金保工程”二期,累计发放社保卡46.5万张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连续七年提高,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80元。城镇新增就业12436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98人,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31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.99%。创成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、创业型乡镇1个,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445人,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270人,入选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市。

扎实筑牢底线民生社会救助“救急难”工作稳步推进,投入2400万元开展医疗救助和临时生活困难救助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55元,农村“五保”分散供养、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9432元、9800元,城市“三无人员”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353元,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进一步提标。设立富民强村扶贫开发基金,完成省“富民强村”三年行动计划,48个经济薄弱村、4287户低收入户完成“百村万户达新标”任务。与陕西蒲城签订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协议。

社会大局和谐文明。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,线上线下普法全面展开,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有序推开,省测公众安全感指数、刑事案件破案率列镇江第一。全省首家劳动仲裁分院投入使用,创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4个,开发区九华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。实施“明厨亮灶”、“放心餐桌”工程。深入开展社会矛盾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,十九大期间,信访维稳工作获省级通报表扬。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,实行债务总量、增幅、结构、成本“四个严控”。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稳定向好。畅通群众诉求渠道,办结人民来信236件;办结“12345”热线诉求3.9万条,满意率达98.7%

注:(1)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。

 (2)地区生产总值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,为实际增长速度;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,按现价计算,为名义增长速度。

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】
 
中国·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www.bst365.com主办
©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
苏ICP备10205253号-1  苏公网安备 32111102000025号
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    政府网站标识码:3211000016